X << 返回
X
首页/ 政策实践/ 国内发展合作/ 部门动态

政策实践

沈鸿: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六部门组合拳促消费、稳信心!

2025-03-1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星期天(3月16日)出台后,中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有关负责人隔天(17日)举行发布会,介绍方案细节。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内发展合作部主任、研究员沈鸿近日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沈鸿认为本次消费刺激政策采用组合拳的形式,资金投入规模较大、政策协同维度多,民生导向也比较突出。

 

全方位政策组合拳落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3月16日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实施细则。发布会一开始,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首先坦言,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消费者“信心和预期偏弱”、部分消费需求未充分满足、消费环境有待优化,以提振消费扩内需“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方案提出30条措施,首次将稳股市、稳楼市与促消费联动,提高居民的财富效应,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并在需求侧发力推动居民增收减负。财政部宣布2025年前安排667.4亿元就业补助资金,央行提出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沈鸿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本次消费刺激政策采用组合拳的形式,资金投入规模较大、政策协同维度多,民生导向也比较突出。

 

民生导向突出:补贴不仅需“锦上添花”,更需“雪中送炭”

 

这次《方案》中提到针对消费补贴方向,沈鸿博士认为家电以旧换新属“锦上添花”,而对于一些在育儿、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有消费需求的人群,属于“雪中送炭”,这些方面在本次消费方案中也重点提及到。此外,消费信心的修复是一个长期机制,不仅要看当下的消费补贴,也要看未来政策。例如,如何提振股市,就涉及到证券市场改革等。与此同时,区域城乡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消费结构和需求各有不同,因此,后续消费政策的制定也须充分考虑地域差异。

 

加快消费税改革

 

沈鸿博士指出,本轮政策以“资金规模大、多维度协同、民生导向突出”为特点,但消费税改革涉及到央地财政激励问题,仍需尽快出台一套系统性的细则,以更好地支持消费策略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消费税全额归属中央,2024年中国国内消费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9.45%,地方承担促消费成本却难享税收红利。

 

总结

 

沈鸿认为,此次消费政策通过“资金+制度+民生”的组合拳,释放了较强的稳增长信号。亮点在于需求侧改革深化与民生保障的深度融合,但需在配套政策落地、结构性消费需求矛盾化解及长期信心建设上加力,以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动能。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