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政策实践/ 国际发展合作/ 部门动态

政策实践

我院于佳研究员应邀参加CGTN法语频道节目:对话中国中亚合作,共探区域发展新机遇!

2025-06-20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正在阿斯塔纳召开之际,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研究员应总台CGTN法语频道的邀请,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阿拉伯记者Mekedem Lotfi先生一起参加CGTN马佳盈主播主持的法语“对话”(Rencontres)节目,共同探讨中国中亚合作和区域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在中亚尤其是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基于当地比较优势,推动工业化落地的成功项目案例。

 

在此次“对话”节目中,于佳研究员回答了6个问题,摘录如下:

 

图片

 

问: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历史悠久。例如,在玄奘西行的著名历史中,有许多与中亚国家友好交流的痕迹。您认为这些历史性交流如何影响今天中国与中亚的关系?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历史性交流,如丝绸之路沿线的交流,为两国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奠定了牢固的互信基础。经过30多年的外交关系,中国和中亚五国解决了边界问题,3300公里的边界现在是和平与合作的纽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贸易闻名的古代丝绸之路已转变为现代经济的互联互通。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达到近950亿美元,比20世纪90年代初增长了200多倍。

 

特别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签证政策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完全互免签证,大大方便了人员往来。未来,我们希望中国和更多的中亚国家拓宽互免签证网络。这将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为中国和中亚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问:2022年,在纪念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的视频峰会上,各方共同宣布建立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从而诞生了中国-中亚合作机制。2025年是该机制成立的第五年,也是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的机会。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对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特殊意义是什么?

 

答:我认为这一机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政治方面,这一机制强调开放、相互尊重和双赢。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中亚的合作不反对任何第三方。在经济方面,中国在中亚的直接投资使当地国家能够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工业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在文化方面,这一机制鼓励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双方组织“旅游年”和“文化年”。现在大约20000名中亚学生在中国学习,其中一些在北京大学,我认识他们中的一些学生。他们为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简言之,我认为中国-中亚合作机制已成为维护中亚稳定、促进地区发展和平衡地缘政治的关键平台。

 

问: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可以追溯到2100多年前,当时古代丝绸之路穿过该地区。今天,中国与中亚各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五个中亚国家各自的发展战略?

 

答:中亚五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地。中亚各国制定了各自合作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有共同点: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多样化和数字化转型,完全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当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优先事项:哈萨克斯坦注重能源转型、乌兹别克斯坦致力于经济多样化、土库曼斯坦致力于建设交通枢纽、吉尔吉斯斯坦重视数字创新、塔吉克斯坦注重能源独立和连通性。

 

这种战略多样化使各国之间能够开展广泛合作,并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满足每个国家具体需要的机会。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具有巨大优势,特别是计划于2031年完工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这条铁路将使中国到欧洲的货运路线缩短900公里,并将运输时间缩短到8天。一旦建成,中吉乌铁路将使中亚国家成为中国、欧洲和中东之间的关键枢纽,并加强其区域经济地位。

 

:在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和中亚五国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包括“启动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倡议”和“深化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您认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有什么显著优势?迄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基于两个优势:地理位置接近和资源互补,涵盖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传统能源领域,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对于保障区域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使中亚国家能够实现能源出口多样化,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中亚五国都制定了符合中国“双碳”目标的国家绿色转型战略。因此,合作正在从传统能源扩展到风能、光伏和水电等绿色能源。

 

中亚拥有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但到现在为止其发展有限。中国可以通过其技术提供帮助。中国公司在中亚开展了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如乌兹别克斯坦1GW的光伏项目,这是中国公司在中亚地区投资和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新能源项目。同时,绿色能源合作不仅限于项目建设,还包括人才培训和技术转让,助力中亚国家增强在这一领域自身的发展能力。

 

问: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严重扰乱了全球贸易,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和中亚各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和中亚国家如何加强经贸合作,抵制美国的关税霸权?

 

答:为了抵御美国“对等关税”的有害影响,中国和中亚国家需要加强贸易合作,共同建设经济韧性。目前,中亚五国的经济不够多样化,过于依赖资源出口,容易受到全球市场变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亚国家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首先,双方加强贸易合作,共同开拓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如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以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依赖。从中期来看,中国和中亚国家应建立区域生产链。中国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亚。

 

我所在的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在中亚投资。我个人也多次访问过中亚国家,也经常接待来自中亚国家来访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以促进双方的了解。我们研究院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项目也已经成功落地,基于当地比较优势不仅发展皮革加工、制鞋等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以创造就业和出口,还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的发展,今天在首都塔什干不仅可以领略到中亚传统文化,还可以看到智慧新城拔地而起。通过这种合作,中国和中亚国家不仅可以抵御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更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问:您对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的成果有何期望?您认为未来哪些新的合作领域可以为中国和中亚五国带来巨大发展潜力?

 

答:当前中国-中亚峰会的成果对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此次峰会将为中亚合作注入新的力量,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中亚国家迫切需要数字基础设施。中国可以帮助部署5G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实施智慧城市项目。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中非常先进,可以帮助中亚传统产业提高控制质量。

 

中国和中亚国家还可以共同创建多语言的人工智能系统,以适应当地语言,更好地满足这些国家的需求。此外,面对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中亚可以利用中国的技术合作和资金支持来恢复环境。比如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塔吉克斯坦发起的“国际冰川保护年”,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

 

图片

 


来源:“于佳话亚非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