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政策实践/ 国际发展合作/ 部门动态

政策实践

我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接受《南华早报》采访:DeepSeek崛起,中非在AI领域合作有更广阔前景

2025-02-25

人工智能行动峰会(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ion Summit),于2025年2月10日至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签署了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的声明,承诺确保人工智能“开放、包容、透明、伦理、安全、可靠和可信”;但美国和英国拒绝签署该文件。对此,《南华早报》发表报道:“中国可能填补美国和英国拒绝签署关于‘包容和可持续’人工智能的全球联合声明后留下的领导空白”(China ready to take control as US and UK back out of AI Action Summit statement)。

 

 

《南华早报》记者在撰写这篇报道时采访了我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博士,她就非洲国家的AI发展现状和合作展望发表了看法。报道中引用了部分内容,完整问答内容如下:

 

问:非洲的AI发展现状如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答:非盟《2063年议程》将数字经济列为优先发展目标并提出旗舰项目,如建设泛非电子网络、非洲虚拟电子大学等。非洲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在农业、医疗、教育和金融等领域涌现出很多应用场景。2024年非洲联盟发布《非洲大陆人工智能战略》,以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提倡合乎道德的、负责任的和公平的AI实践。目前,非洲大陆已有2400多家公司采用了AI技术。其中大多数(66%)集中在南非、肯尼亚、埃及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埃及数字经济起步较早,2019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国家委员会,并发布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旨在促进埃及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包括技术运用、生态系统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机制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从人工智能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来看,南非在非洲位居前列,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医疗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发展快速。南非于2022年成立了南非人工智能研究所,旨在资助矿业、政府数据云系统、汽车行业基础设施、数字农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最新评估,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为非洲带来2.9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

 

然而,非洲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时面临诸多挑战。从产业链角度看,非洲缺乏完整的AI产业链,在芯片研发、算法创新等核心环节几乎空白,高度依赖外部技术和产品。基础设施方面,电力供应不稳定是一大难题,许多地区时常面临断电问题,这对于需要持续稳定电力支持的AI算力设施来说是巨大阻碍。算力上,非洲整体算力水平较低,非洲的数据中心容量占全球不到1%,缺乏高性能的计算中心和先进的计算设备,难以满足AI模型训练和运行的需求。数据层面,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标注能力薄弱,数据质量和数量都不足,制约了AI模型的训练效果和应用拓展。

 

问:DeepSeek的崛起将如何影响非洲的AI生态系统及相关政策?

 

答:高性能、低成本的DeepSeek推出以后,不仅在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引发震动,非洲国家的政界、业界、学界以及公众舆论也高度关注。非洲舆论普遍认为,DeepSeek的“推理模型”优化了算力需求,适合基础设施有限的环境。而且其开放源代码的特性打破了西方科技巨头对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垄断,为非洲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了平等获取先进技术的机会,让非洲人看到了希望。在此之前,成本一直是非洲采用人工智能的最重大障碍之一。许多非洲国家缺乏本地数据中心和先进的计算设施,主要依赖国际供应商提供的昂贵的云服务。但像DeepSeek这样的更便宜的人工智能模型有潜力大幅降低这些成本,通过提供需要较少计算能力的、价格实惠的预训练模型,DeepSeek使企业能够在不进行大量基础设施或人才投资的情况下采用人工智能,这可能会为中小企业和企业家拉平竞争环境,使他们能够开发出适合当地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非洲本地开发者可以利用 DeepSeek 进行实验、微调和部署符合当地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如在医疗、农业、金融和教育等领域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政策方面,DeepSeek 的出现促使政府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出台更有利于AI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人才吸引政策等,以吸引像DeepSeek这样的企业落地合作。投资上,会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政府资金流向AI领域,鼓励本地企业投资人工智能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非洲国家也会更加注重培养本地人工智能人才,以充分利用 DeepSeek 等开放源代码模型带来的机遇。

 

问:中国在非洲AI生态系统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中非合作有哪些机遇与风险?

 

答: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海陆电缆、5G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AI发展和应用奠定了硬件基础。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合作上,中国电商模式和经验进入非洲,助力非洲本土电商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消费和就业模式;电商(如Kilimall)、移动支付(如华为的移动金融服务)等合作已见成效。共享经济方面,共享单车、共享出行等模式在非洲部分城市得到应用,改变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我2019年在尼日利亚调研时就看到中国民间资本支持的网约摩(托车)的服务,很受民众欢迎(多彩尼日利亚:从拉各斯的“Gokaka”到卡杜纳的”MKGA”)。

 

在DeepSeek等中国AI技术崛起背景下,中非在AI领域的合作有更广阔的前景。在农业智能化领域,中非合作推动AI的应用可以支持精准农业、气候监测、病虫害预测等。例如,AI驱动的土壤分析和灌溉系统可帮助小农户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在医疗健康领域,传统的援非中国医疗队可以获得AI加持,实现远程诊断、疾病预测、公共卫生管理,AI辅助诊断和传染病监测系统可弥补资源缺口。中非还可以在教育方面合作培养本地AI技术人才,在非洲设立AI实验室,聚焦本地化应用(如多语言模型开发)。非洲电力供应不足,数据中心高能耗可能加剧能源短缺。因此中非在合作推动AI发展的同时,需要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电网建设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非洲AI初创企业融资困难,技术转化成本高,可通过中非合作基金、PPP模式降低风险。

 

AI的应用有助于促进非洲产业升级、创造就业岗位,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部分重复性劳动岗位可能减少,对劳动力技能要求提高,若非洲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不能及时跟上,可能导致就业结构失衡。中非合作应着眼合理的产业转型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同时完善就业保障体系,以平衡AI发展中的机遇与风险。

 

问:非洲是否正成为中美在AI领域竞争的新焦点?

 

答:我认为中美在非洲AI领域的互动更倾向于“差异化竞争”而非零和博弈。美国主要是通过跨国企业在非洲的业务影响技术标准制定;中国聚焦基建与人才,以“互联互通”和长期合作为核心,例如参与电信网络建设,并推动数字治理的多边合作。非洲国家普遍希望避免“选边站队”,更期待与域外大国合作提供互补资源。中美在AI技术方面各具优势,若能开展三方合作,将更有利于非洲技术生态的多元发展。其实这种合作也不应限于中美非三方,欧洲也是一个重要伙伴。近日在巴黎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相信各国能够共同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开展工作,在AI领域要与美国合作,与中国合作,以及与全世界的合作。我认为,以AI赋能非洲民生与经济,而非地缘争夺,才是国际社会的共赢方向。

 

来源:“佳话亚非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