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最新进展

学术研究

第二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新结构经济学专场顺利举行

2023-05-24

2023年5月14日上午,第二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新结构经济学专场在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召开。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黄宇轩老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汤学敏老师主持。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等院校的9位学者分别报告了学术论文,并就新结构经济学的前沿研究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研讨。

 

  

 

Session I

 

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马鸿鑫报告题为《比较优势与企业退出: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论文。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践论证和案例解读,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研究视角,采用新古典的研究方法对经济体的数字经济体系进行结构分析,提出“新结构数字经济学十大原理”,将数字经济的发展、转型和运行归纳为四大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对新结构数字经济学的中心思想进行论证,并以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为案例解读新结构数字经济理论。为我国后期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强调将要素禀赋结构作为逻辑起点的基础性、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最优产业结构的重要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性,以实现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换道超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帆报告论文《全球价值链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该文章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实证检验中国与东道国的全球价值链距离对中企跨国并购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现:(1)中国企业偏好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逆向并购”;(2)中国与东道国全球价值链的正向距离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抑制作用,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则具有促进作用;(3)相对于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4)在低中收入国家中,中国与东道国全球价值链的正向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抑制作用,在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中则具有促进作用。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发展研究院的刘震海报告论文《“鱼”(共享)和“熊掌”(绿色)可兼得:来自社会保障的环境污染效应的研究》。该研究从新结构经济学出发,构建了社会保障与环境污染的分析框架,探析社会保障的环境污染效应。分析发现,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内生结构存在差异,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在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内生决定的最适宜产业结构下,社会保障的环境污染效应将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迁规律。随后,利用中国200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经稳健性、内生性、动态性、异质性检验以及空间计量回归后,结果支持上述理论分析。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马福国老师报告论文《生产网络中的国有企业最优改革顺序研究—以中国“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为例》。报告指出:在成熟市场经济的链式生产网络中,部门内部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概率与部门所面临的价格冲击的变化幅度与部门集中度成反比,与企业所处原料或者最终产品市场价格弹性成正比。研究还发现,经济转型过程中价格市场化改革政策与国企民营化转型政策之间存在互补性:如果价格改革带来的部门价格冲击幅度大,从下游部门开始的渐进式价格市场化改革一般会导致首先民营化上游部门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政策,从上游开始的渐进式价格市场化改革一般会导致实行首先改革下游部门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策略。当价格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部门价格冲击幅度小时,部门的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概率与部门集中度成反比,与企业面临的市场价格弹性成正比。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沈雨欣做题为《数字金融能否促进“总体富裕-共享富裕”耦合协调发展》的报告。研究基于“最优金融结构”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其研究显示:第一,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金融结构与共同富裕之间呈现“倒 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金融结构。第二,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市场化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数字金融发展受到经济和技术基础的约束,对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和不同数字化程度区域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且存在阶段性差异。该研究为如何依据外部金融环境优化金融结构、有效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提供了参考。

 

 

Session Ⅱ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管学院汤学敏老师做题为《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 —— From the aspect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的报告。文章基于中国各教育群体之间的工资不平等现象已经大幅度增加。受到贸易模式、结构变化和技能溢价等几个典型事实的启发,构建了一个多国多部门的模型,该模型具有资本技能互补性。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该研究分析发现,价格和贸易结构依赖于由其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产业结构。文章发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都从根据其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的贸易策略中获益,而技能溢价随着由经济体的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贸易策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增加。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欣鹏报告论文《产业政策为何失灵?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其研究结果表明:(1)选择性产业政策与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实施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过度的干预会抑制产业政策发挥作用。(2)选择性产业政策在自生能力较弱时发挥主要作用,而功能性产业政策主要在自生能力较强时发挥作用。(3)选择性产业政策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时难以发挥作用。(4)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转型是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5)赶超战略带来的结构扭曲抑制了功能性产业政策发挥作用,但对选择性产业政策无显著影响。

 

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查焱冰报告论文《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论文作者:朱欢、李欣泽)。该研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捕捉互联网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基于154个经济体的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碳生产率,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这种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在工业化阶段,互联网发展通过抑制初期经济体的技术进步,提升中期经济体的技术效率和后期经济体的技术进步来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因此,中国应继续推动互联网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并激发技术效率的潜能,以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这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王卓翌做题为《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teady Economic Growth ——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的报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时,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只有当人力资本结构与由禀赋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的产业结构相匹配时,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然后,该研究使用Logit模型测试了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和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动态匹配是实现经济转型期稳定经济增长的前提。

 

最后,会议主持人黄宇轩、汤学敏分别作总结发言,希望本次研讨会对与会学者的研究工作有所助益,并期待在明年中国经济学年会新结构经济学专场中继续交流探讨。此次学术研讨会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对包括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产业结构和数字经济等不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第二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新结构经济学专场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