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最新进展

学术研究

新结构经济学是研究的金矿——第九届高校经济学骨干教师暑期高级研修班精彩回顾

2017-07-20

内容摘要:

【编者按】两天半的“第九届高校经济学骨干教师暑期高级研修班”在上周五顺利结束了,五位主讲嘉宾围绕主题“经济研究的中国模式:国际视野下的本土问题研究”的演讲深入而丰富。
 

 

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办的“第九届高校经济学骨干教师暑期高级研修班”于2017年7月14日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研修班的主题是“经济研究的中国模式:国际视野下的本土问题研究”。经济学界的五位名师林毅夫、平新乔、李实、李力行、王勇,与来自全国110多所高校的213位老师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研究和教学心得。

 
在12日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金娟萍书记对各位主讲嘉宾和参会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表示这届研修班是九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感谢老师们在宝贵的假期冒着酷热甚至水患来到北京。在如今这个直播时代、刷屏时代,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显得尤为可贵。希望研修班通过嘉宾主题演讲、课上互动、课下沟通等形式,为大家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协作的平台。
 
 
金娟萍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
 
 
“经济学不能不研究结构”
7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的平新乔老师进行了开篇演讲“结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平新乔老师在介绍结构经济学
 
 
平老师指出,在过去的30年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增长本身并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和增加,而是质变,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经济结构的决定和变化也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最近20多年研究经济结构的文献大量出现。
 
平老师阐述了结构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Dixit-Stiglitz模型(D-S模型)、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早期结构学派,以及最前沿的Acemoglu教授的两个理论——有向的技术创新、均衡有偏的技术创新,最后介绍了如何将之落实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权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参会老师纷纷表示,平老师的演讲干货满满,让他们获益匪浅。
 
 
“经济学研究训练课程——教学相长”
平老师精彩的开篇演讲之后,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力行带来了主题为“‘经济学研究训练’课程的经验分享” 的演讲。
 
 
李力行老师提问
李力行老师在听参会
 
李老师认为,做研究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须过的一道坎。做好研究除了有助于写论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业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思维——有没有批判性思维、看问题的深度怎么样,而经济学研究类课程可以作为思维深入训练的基础。
 
李老师以自己开设的两门课程(经济学研究训练、公共财政学)和国发院其他老师开设的两门课程(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分析、实证策略)作为示例,从课程的背景、对象、内容、安排、考核方式、参考资料、授课案例等方面入手,条分缕析,介绍了经济学研究类课程的五种可能的内容架构:工具介绍、经验研究的方法论(类似“应用计量经济学”)、师傅带徒弟性质(强调动手)、围绕一个研究主题以及讲座性质,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
 
李老师还分享了他即将发表在顶级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的一篇合作论文Hayek,Local Information,and Commanding Heights: Decentraliz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并细致地对每部分内容逐一进行了讲解。有老师表示,这篇论文很多地方的处理非常精妙,就像艺术品,对他们启发很大。
研修班现场
 
 
“从数据中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过程”
7月13日上午的主讲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主题是“住户数据的收集与收入分配和贫困研究——以CHIPs数据为例”。
 

李实老师分享CHIPs相关研究

 
 
住户数据收集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李实老师和赵人伟老师主持的课题组从零起步,在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开始了这项艰难的工作,至今已近30年。30年中的5次调查,对研究我国居民收支变化做了最原始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过程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一些影响。
 
李老师在演讲中分享了收集这套数据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利用这套数据做研究的一些经验,并表示对这方面的研究来说,这套数据可以说是最好的数据库,已被广泛使用,鼓励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多多加以利用(1988年、1995年、2002年的数据可以在The China Data Center of University of Michigan网站获得,2007年数据可在IZA网站获得,同时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网站也提供5年的调查数据)。
 

在演讲的第二部分,李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情况的一些新变化,并对我国再分配政策的效应做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大家最为关注的未来减贫的趋势和前景做出了基于厘清概念和严谨分析结果的现实展望,指出减贫的关键仍在于制度设计上的努力。李老师的演讲结束后,很多参会老师围在他身边提问交流。

 

 

“最关键的是加深对经济发展的理解”
7月13日下午的主讲老师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王勇副教授。
 
王勇老师介绍自己的最新研究
 
王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在座老师们交流了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在国际领域上的一些新进展,尤其是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的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王老师首先分享了新结构经济学在理论建模上的最新进展,主要是他与林毅夫教授合作的“Remodeling Structural Change”一文(该文已被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结构转型牛津手册作为一个章节录用),这篇文章在他与鞠建东、林毅夫老师共同发表在JME上的经典论文的基础上,对如何将结构问题引入发展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和引申,并表示这一模型只是搭建起一个框架,有待于更多实证研究的进一步补充和验证,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这项重要而充满前景的研究中来。
 
接下来,他又对关于如何从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角度看待中等收入陷阱和国企改革这两个重要问题的其他两篇论文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老师们具有重要的启发。
 
王老师的演讲充满激情,参会老师们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在提问环节有老师问到目前关于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些争论,王老师表示在自己的新书《新结构经济学思与辩》中,对媒体和大众对新结构经济学一些概念上的误解已经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希望学者们未来更多地关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并再一次呼吁大家加入到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来。
 
 
“新结构经济学要给整个现代经济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7月14日上午的最后一场演讲来自大家期待已久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他的演讲主题是“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学科建设”。
 
 
林毅夫老师介绍新结构经济学
 
在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反思发展经济学”中,林老师介绍道,新结构经济学虽然是以经济发展理论作为切入点,但它不仅要给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要给整个现代经济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任何现成的理论,都是刻舟求剑”。接下来,林老师先后讲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歇尔讲座中的经验检定、新结构经济学的产业政策,以及这方面新的理论见解与研究发展方向。
 
林老师指出,思路决定出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失败是发展思路的问题,而新结构经济学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和帮助,是研究的“金矿”。
 
在说到研究方法时,林老师说,有人问他出过这么多书,哪本最重要,他的回答是北大出版社出版的《本体与常无》。因为“我们观察世界时,必须有一种‘常无’的心态,用一种初生婴儿的眼光,不带任何先验的条件、经验和理论,才能真正观察到世界的本质,了解其背后的道理,进而从认识当中、行动上面,给自己提供有用的指导,才能有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参会老师们表示,经过这次培训,他们对新结构经济学有了进一步了解,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多多借鉴。
 
研修班大合影
 
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明舟社长致辞,感谢各位老师参加这期高级研修班。因为报名人数较多,名额有限,所以不得已在报名截止日期之前就关闭了报名通道,他特此向想来参加而未能成行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歉意。王社长说,五位在经济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师和名师,分享了他们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理念,以及对经济学重要问题的认识,将会对各位老师今后更好地教书育人、开展经济学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北京大学出版社将一如既往为老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更好地为老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王明舟社长在闭幕式致辞
 
本稿来源:北大经管书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