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新结构专题研讨会(冬令营)

学术研究

【第五届】第五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其他应用专场

2020-01-06

2019年12月17日下午,第五届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冬令营)其他应用专场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教授颜建晔主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莫里斯•考克斯政治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Gerard Roland做题为“The Deep Historical Roots of Modern Culture: Comparative Economic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的主旨演讲

 

 

Roland教授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早期国家中的制度体系对广泛的文化体系的作用。他指出,公元前八至三世纪,早期的国家就存在非常不同的制度体系,如古埃及、古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美索不达米亚、雅典等的市场制度等。这个时期产生的哲学与宗教反应了这些制度,对当代的文化仍有重要影响。他指出,古代经济体系的比较分析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够帮助理解世界的长期趋势,包括制度和文化的交互演进。早期制度很可能影响特定的价值观念,这样反过来巩固了这些制度和其背后的文化。鉴于文化的惯性,早期的制度可能影响到那些至今仍存的文化价值观念,尤其当制度和文化是共同演进的时候。最后,Roland教授指出,国家主义制度和市场制度的地理决定因素与贸易相对于规模经济(专业化)的优势的强度有关。古代的制度差异导致了当今世界仍可观察到的文化差异,影响着当代的经济行为。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米志付报告论文“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碳排放”。该研究估算了碳排放对近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的含义。研究表明中国的碳排放在2013年就已达到稳定,碳排放增长率从2002-2012的10%减至2012-2017的3%,且碳排放密度减弱。能源使用效率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中国生产和出口的结构也导致了出口碳排在2008年触顶回降,而南南贸易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中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目的国。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生李敏报告题为“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特征与演化”的论文。该论文研究发现我国各文化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偏低;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整体呈现阶梯状的区域分布特点,而公益性文化行业空间分布均匀;多数文化行业空间集聚水平呈降低趋势,而平均回复效应是制约各行业空间集聚程度提升的关键原因。

 

 

兰州大学讲师马福国报告题为“生产网络中的价格市场化改革与转型性衰退”的论文。生产网络扩散和放大部门的政策冲击,论文建立了多部门RBC模型来捕捉政策冲击的一般均衡效应。研究表明,在连锁网络中,价格自由化改革导致产出下降,这在激进改革中表现最为明显,上游渐进式改革次之,下游渐进式改革中表现最不明显。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陶勇报告论文“指数收入分布与一般均衡增长:英国的调查”。他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试图探索技术进步的本质,并将技术进步和信息积累链接起来,最后得出结论:技术进步的本质是获取并积累信息,源头则是自由竞争与劳动分工。

 

 

最后,颜建晔副教授介绍了与胡博助理教授、朱欢博士后研究员共同总结的新结构经济学其他应用领域的文献综述和进展,包括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Labor economics、Economic transition and reforms、Public finance inc1. Income distribution、Inequality等领域的中英文发表与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