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专著

学术研究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初探:理论、实证与政策》

2022-12-08

内容摘要:

ISBN:9787301327272

 

 

内容简介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初探:理论、实证与政策》是首部将新结构经济学原理应用于环境领域的专著。全书初步构建了一个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对结构变迁/结构扭曲与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等新结构环境经济学核心命题,以及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等环境经济学的传统议题,基于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全新的理论见解与政策启示。在此基础上,全书最后也初步提出了新结构碳中和经济学分析思路并对中国的“双碳”战略路线图进行了解读,以及站在全球的角度提出中国要以发展的眼光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初探:理论、实证与政策》可作为新结构环境经济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参考书,对于政策制定者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付才辉,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材课程与报告案例研发中心主任。

郑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新结构环境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目  录

 

1 绪论: 一个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2 发展战略与环境污染: 理论假说与实证分析
3 自生能力与环境污染: 理论基础与实证检验
4 发展战略与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软约束的成因
5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 分权在发展与污染之间的权衡
6 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 分权在发展阶段中的治理效应
7 中国的“双碳”战略路线图: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解读
8 中国要以发展的眼光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前  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新结构环境经济学初探:理论、实证与政策》是作者近年来将新结构经济学的思想应用于环境领域的初步成果。新结构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革命,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重构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是其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其重构是构建整个新结构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除了学科建设的需要,新结构环境经济学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过去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的生活环境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是化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研究中国环境经济问题,也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从新结构环境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完整、准确、全面的解读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当然,新结构环境经济学不仅致力于对中国环境经济现象的解释,而且是对传统环境经济学学科的一场结构革命。现有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大多是总结发达经济体的环境经济现象,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探讨给定结构状态下的环境资源配置问题,而新结构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环境结构及其变迁的决定和影响,从而可以对结构变迁中的环境资源配置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并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经济现象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本书共8章,主要由理论框架、实证分析和政策解读三部分内容构成。第1章是绪论,旨在从新结构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出发,初步构建一个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众所周知,一门学科之所以能成为学科,是因为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因此,要构建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就必须首先明确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该章重点阐述了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即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环境现象,包括遵循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理性选择与均衡分析)和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分析视角;以环境结构(例如自然资源禀赋结构、能源结构、环境污染结构和环境规制结构等环境结构安排)作为其研究对象,从而清晰地界定出什么是新结构环境经济学。根据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构建起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其中理论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划分为最优环境结构理论、环境发展理论、环境转型理论和环境运行理论,至此,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大致构建起来。

 

在第1章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第2章至第4章对理论框架中的几个重要维度加以展开。第2章主要涉及环境发展理论和环境转型理论,以环境污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不同发展阶段环境污染的阶段性变迁特征,也即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这主要涉及环境发展理论;以此作为参照系,进一步探讨在每个发展阶段,由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导致的结构扭曲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就涉及环境转型理论。关于这两部分内容的讨论,既是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也有助于厘清阶段性污染与结构性污染的区别与联系。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全球、中国省级和地级市层面的经验数据对主要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第3章则从企业自生能力这一微观基础出发,重点阐述了企业自生能力与环境污染的微观机制。该章是对新结构环境转型理论的进一步讨论。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个经济体内的经济主体或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是界定该经济体存在结构扭曲与否的标准,这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仅以是否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配置扭曲,或流行思潮以发达经济体作为标杆来判断是否存在扭曲。关于企业自生能力的讨论,有利于夯实新结构环境转型理论的微观基础。同时,该章也基于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的经验数据,尝试性地识别了两者的因果关系。针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是解决环境经济问题的应有之义。然而现实中环境治理常常面临软约束问题。第4章以环境治理作为研究对象,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分析环境治理软约束的成因。该章认为,违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导致的结构扭曲是造成环境软约束的根本原因,从而与前述章节形成一以贯之的理论观点。该章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环境转型理论和环境治理理论。

 

长久以来,在讨论环境问题时,制度背景是重要话题之一。新结构环境经济学认为,不同的制度安排与环境的关系存在结构性差异,相同的制度安排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也将存在结构性差异。由于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具有很强的区域外部性和层级性,央地关系便是最为重要的制度背景之一。为此,第5章和第6章以财政分权体制作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的关系。 已有研究大多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加剧了环境污染,并识别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机制;第5章则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有利于发展战略遵循地区比较优势,从而为降低环境污染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财政分权体制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也将发生变化。第6章就重点阐述了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财政分权体制对环境治理的结构性效应。这两章内容属于新结构环境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环境变量与其他经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联理论。当然,这仅仅是抛砖引玉,正如第1章所论述的,包括金融结构、劳动结构、空间结构、开放结构等上层建筑结构与环境结构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都有待在新结构环境经济学框架下予以进一步研究,从而不断充实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最后,新结构经济学倡导“知成一体”的理念,理论的目的不仅是认识世界,更是改造好世界。因此,需要将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相结合,特别是要回答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我国提出的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第7章结合前面章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新结构碳中和经济学分析框架,对我国的“双碳”战略路线图进行了详细解读,以期更好地指导高质量发展下的“双碳”实践。第8章则站在全球的角度提出我国要以发展的眼光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

 

本书旨在为学习、研究以及应用新结构经济学深化新结构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学界人士提供一个初步的参考,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以及为关心环境问题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尽管本书对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构建,但仍然浅尝辄止,其中大量的研究议题和理论假说仍有待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新结构经济学作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首个自主创新的理论体系,是一座理论创新的金矿。作为其理论金矿之一,欢迎有志之士加入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在本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拓展。在本书付梓之际,感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同事的帮助,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支持特别是责任编辑张燕的努力,感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2021MZD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研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范式(72141301)”对本研究的支持。

 

本书部分章节内容已经发表于《经济评论》《财经研究》《财政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感谢这些期刊的匿名审稿人提出的诸多有益建议,也感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管理系主任戴瀚程老师对第7章有关新结构碳中和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相关内容提出的有益建议。

 

 

作 者

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