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新闻速递

首页

王勇、江深哲合作的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

2024-07-16

日前,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长聘副教授王勇、长聘副教授江深哲与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吴小兰讲席教授、岭南学院教授赵昌文合作的学术论文——“大国竞争中的技术遏制与反遏制”,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发表。

 

该文首次将国际政治中的“霸权”概念正式引入经济学的分析中,将它模型化为霸权国家对后发追赶国家征收的“霸权税”,其税率由两国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技术、军事、文化等四方面的差距所决定,对应经济霸权、科技霸权、军事霸权与文化霸权。其中,文化霸权在该文中简化处理为外生的参数,但其他三个都是内生变量,从而“霸权税”税率也是内生的。

 

在这个包含了“霸权税”的两国博弈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后发追赶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同时取决于自主创新研发与向领先大国的技术学习,而领先大国则内生选择对后发追赶国家进行技术遏制的程度,从而直接影响后发国家进行跨国技术学习与引进的成本。此外,模型中明确引入了“国防战略产业”,对应新结构经济学五大类产业划分中的“战略性产业”,考察它对于后发追赶大国的重要性:一方面,对于国防战略产业(在中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资直接提高国防军事实力从而可以降低“霸权税”的税率;另一方面,如果提高军转民的技术溢出的效率,还可以同时提高民用部门的技术进步和整体经济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霸权税”的税率。

 

该文认为,上世纪70-90年代,日本追赶美国没有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没有独立的国防战略产业,所以不得不缴纳很多“霸权税”,委曲求全。而且半导体产业技术其实在国防军事部门也有很多应用场景,日本虽然在半导体产业上本来技术领先于美国,但是因为没有自主国防战略部门这一先天不足,加上它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又主动放弃了相关产业政策,导致半导体产业在与美国的技术竞争中以失败告终。而前苏联,虽然国防军工部门强大,但是军事技术因为过于资本密集,以及市场体制僵化,所以国防技术对于民用技术的进步与民用部门的发展并没有产生足够的正面技术溢出效应,与美国相比差的很远。这些也都加剧了美苏竞争中前苏联的失败。
 

该文的模型还用以说明,大国与小国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新加坡、瑞士这些国家小,无法发展独立的国防工业部门,因此它们永远无力拒绝向霸权大国缴纳“霸权税”。所以运用到现实世界,比如美国,它不会对这些国家实施严格的技术遏制,即使人均GDP比这些小国还低。这些小国经济发展越好,对霸权国家来说就相当于税基越大,因此没有激励去对它们进行技术遏制。但是中国是大国,所以美国对于中国的技术遏制会内生于两国的发展阶段的变化。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能够保持定力,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发挥好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加以正确应对,那么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遏制政策的“理性选择”就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最终相持一段时间后,又会降低遏制程度,直到最后不得不放弃遏制,转而寻求与中国合作的过程。因为美国可以征收的“霸权税”税率会随着中国的经济、技术、军事等实力的提升而不断内生下降,直到最后美国发现如果再对中国进行技术遏制不但得不偿失而且也无力为之。该文研究了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后发追赶大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动态产业政策才能最有效地进行技术的反遏制,并且还研究了当后发追赶国家在对本国企业与机构的研发创新进行补贴时若存在“骗补”现象等道德风险时最适宜的政策行为与效果。
 


 

人物简介:

 

 

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学术副院长、院党支部书记、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曾任职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与世界银行。芝加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产业政策、宏观发展、中国与印度经济、新结构经济学。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将近60篇,出版《新结构经济学思与辩》《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等八部著作。荣获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Franklin最佳教学奖。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重大与重点项目、国家自科重点项目,以及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宣部等多部政策课题,并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曾应邀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美国财政部、美国国务院等政策机构宣讲相关学术论文。

 

 

江深哲,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长聘副教授、研究生项目主任。2017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动态契约理论。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房地产与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与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策略行为。其研究论文发表在 Economic Journal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Economic Theory,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季刊)》等国际国内一流杂志上。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期刊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研报告、学术综述等,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