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新闻速递

首页

林毅夫教授接受“亚洲之家”(Casa Asia)采访谈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2024-07-15

编者按

近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接受“亚洲之家”(Casa Asia) 采访,围绕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中西方经济体发展历程的比较、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紧急情况所采取的行动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本文根据林毅夫教授的英文采访翻译整理。

 

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无一例外总是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中国经济当然有自己的问题,但欧洲、美国等经济体也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因为发展可以产生更多资源,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中国的经济前景时,最重要的不是考虑我们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而是有多少发展的机会。为了推动发展和经济增长,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生产力是必要之举。

 

我认为中国拥有许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机会,这是因为中国现阶段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改进技术和产业的空间还很大。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人口基数大,人才储备充足。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与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此外,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生产制造体系。凭借这三大优势,我相信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而且,我认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完全有可能持续保持年均5%到6%的增长率,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至少30%的贡献。所以说,这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机会。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有何不同?

 

这些经济体在产业追赶阶段的发展模式非常相似。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奋力追赶英国时,其增长模式与当今中国的增长模式极为相似。同样,日本在奋力追赶欧美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类似的增长模式。在追赶过程中,后来者一方面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因势利导,将产品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实在比较优势,并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也让它们能够发挥规模经济优势,进而提升竞争力。如此一来,它们得以积累资本,升级产业,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持续而强劲的经济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企业家精神,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因势利导,推进变革。我认为这是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家共通的增长模式,任何希望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都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即便是高收入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经济发展历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来说是很普遍的。

 

您认为我们能否避免中美竞争演变为冲突?

 

中国无意制造冲突。如我所言,中国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比较优势。中国在众多领域拥有比较优势,而我们也将大力发展这些领域,既要依靠国内市场,也要巩固拓展国际市场。在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仍有许多领域并不具备比较优势,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依赖全球供应链,因为供应链上的生产成本要比在国内低得多。按照比较优势来推动发展是确保经济强劲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当然想要实现强劲增长,以进一步增加国民收入。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会为其他国家带来更多机遇,因为我们从这些国家进口商品,也将助力它们发挥在相关领域的比较优势。

 

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构建一个和平解决争端的、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国坚定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如有冲突,可提交世贸组织仲裁庭进行仲裁。中国在世贸组织仲裁庭的记录良好,对中国提出的指控一部分是误解,还有一部分毫无依据。根据记录,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15年至2016年前后中美紧张关系初现端倪,中国一共被起诉了40余次,但在绝大多数案件中胜诉。即使在屈指可数的几起败诉案件中,中国也尊重裁决,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

 

中国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履行世贸组织承诺,获得世贸组织总干事“A”级评价,这也是中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生任何争端,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而不是实施双边制裁。遵守规则是一种更文明的方式,也是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坚定遵守和维护的方式,不能因为中国表现优异就改变这个规则体系。

 

您认为奇瑞将生产线转移到巴塞罗那会引发其他中国公司效仿吗?

 

我认为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不是吗?目前,中国的确在一些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我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发展,同时惠及其他经济体,这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做法。我们的投资将助力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经济优势,打入当地市场,拉动当地GDP,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一个国家发展到特定阶段后,就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我们之前已看到发达国家之间有不少交叉投资,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高收入国家向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的情况。这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能够让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

 

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做出了哪些减排努力?

 

中国严格遵守所有关于气候变化的协定,已承诺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坚定履行和实现所有减排承诺。当然,对于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节能减排仍然任重道远。众所周知,工业化进程历来伴随着碳排放的增加。为转变这种发展模式,有必要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在促进绿色增长的同时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正因如此,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目前在太阳能、风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绿色增长解决方案,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