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新闻速递

首页

林毅夫:关于“非典”疫情的2条意见和4个建议

2020-03-06

  导  读

最近经济学家圈翻出了2003年7月10日我发表于《经济界》关于“非典”疫情的2条意见和4个建议,17年的时间过去了,或许是这个世界没有多大变化也或许是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很超前,除了把“非典”换成“新冠”,把增长率的预期从7%到8%换成从5%到6%,这2条意见和4个建议竟然都还适用。重发一次,供大家参考!

—— 林毅夫 

 

经济学家聚焦后“非典”时期的经济形势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肆虐一时的“非典”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在后“非典”时期,有机会让我们冷静下来,关心和思考一些问题,诸如:此次“非典”给我国国民经济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次突发事件留给我们哪些启示,当前和今后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尽可能减少和弥补这些损失,以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为此,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近日邀请在京部分著名经济学家共同研讨“非典”与我国经济形势,以下是专家们的主要观点(按发言先后排序)。

 

林毅夫:

 

“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非典”疫情不出现反复,情况继续好转,疫情顺利消除,我估计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我国仍有可能取得7%到8%的年增长率。

 

疫情消除后,对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更可以继续保持乐观。主要的原因是:“非典”只感染到极少数人,绝大多数受感染者可以治愈,全国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不会有何损失,社会组织结构也没有受到影响。另外综合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也不会减少。因此,“非典”疫情被控制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会迅速回归到原来的长期趋势。

 

就控制“非典”的直接、间接不利影响方面,我想谈两点意见: 

 

1.对“非典”的反应,我国靠行政动员的优势,很快将“非典”的扩散抑制下来,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这套行政系统的力量一启动起来怎么刹车是一个问题。有必要权衡“非典”复发的危险和过渡防范可能付出的代价,采取适当的过渡措施使经济社会各项活动逐步恢复正常,整个社会的总体损失才能降到最低。

 

2.这次“非典”疫情暴发, 我国早期的发应迟滞,信息不透明,在国际社会上存着一定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像香港和多伦多政府那样雇请一些有经验的国际公关公司做一些必要的工作,以增强我国政府的形象。设法把不利影响尽量降到最低,以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的顺利举办。

 

从“非典”疫情突发冲击中,应该吸取的不仅是抗击新的、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的经验教训,而且,应该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抵抗各种风险,处理各类危机,减少不必要伤害的能力,实现把坏事变为好事目标。就此,提出以下四点意见:

 

第一,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建立一个有法律依据、有权威的,能够迅速掌握准确信息、处理各种紧急状况的制度化机制。

 

第二,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任何危机发生时,除了直接的当事人之外,受其负面影响最深的通常是社会中的低收入人群,包括离退休职工、失业、待业人员。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有给与在危机事件中受到冲击的人群必要帮助的内容,以减低危机事件对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伤害。

 

第三,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要推动人民生活、卫生习惯的现代化。

 

第四,面对未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而可能发生的金融或是其他经济危机,健康的金融、经济体系是度过危机、降低伤害最重要的保证。

 

来源:《经济界》,2003年04期

 

点击 此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