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新闻速递

首页

林毅夫: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2019-11-25

2019年11月11日,第四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在南京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在会上作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林毅夫教授的发言整理。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林毅夫

 

长三角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今天成立,作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倡导者,非常高兴借此机会在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上,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谈谈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待研究的问题

 

经济发展表面上看起来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收入水平要提高,它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水平必须不断提升。提升劳动生产力水平主要两个方式:一个是现有产业的技术必须越来越好,每个劳动者能够生产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产品;二是必须有新的附加价值更加高的产业不断涌现,可以把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不管是现有的产业技术越来越好,还是附加值越来越高的产业不断涌现,本身都是创新。我想这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时,把创新排在第一位。

 

对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国内、国外学界应该是一个共识。但是,发展中国家虽然知道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绩效普遍不好。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现在只有两个经济体从低收入发展成为高收入,一个是我们的台湾省,一个是韩国。中国大陆这部分很可能到2025年左右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第三个经济体。在1960年的时候,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我到世界银行当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时候只有13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这13个当中有8个是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像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跟西欧的发达国家本来差距就很小,或者是石油生产国,剩下的五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从这些统计数字我们可以看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即使知道创新是他们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绝大多数身陷低收入或者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创新,这同样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是为什么今天要开这个论坛。但是,我们也观察到,发达国家很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可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太上心,为什么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会不一样?这也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我想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解释这两个现象,并且说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高质量增长,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二、创新需与比较优势相结合才能推动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点,创新很重要,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新的方式必须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和技术的比较优势相结合,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前面谈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非常少,但是有13个发展中经济体实现了每年以7%或者更高、持续25年或更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过去一百多年以来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3-3.5%,如果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以7%或更高,也就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甚至三倍来发展,而且持续2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经济体就能够大量的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些经济体的成功有何秘诀?为此,世界银行成立了增长委员会,由斯宾塞和索罗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20多位在发展中国家政府中工作并且受过良好经济学训练的学者为成员给予研究。他们发现这13个成功的发展经济体有5个特征:第一,他们都是开放经济;第二,他们都实现了宏观稳定;第三,他们都有高储蓄、高投资;第四,他们都是市场经济或者转向市场经济;第五,他们都有积极有为的政府。这个报告发表以后,委员会主席斯宾塞教授经常应邀到发展中国家演讲,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就向他请教,经济发展成功的秘诀。斯宾塞教授的回答则是这五个特征是成功的药材(ingredient),但不是成功的药方(recipe)。我们中国人知道单单有药材没有药方还是治不了病的。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其实这五个特征暗含了一副药方,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经济体必须按其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发展产业。

 

首先,在劳动力多、资本稀缺的时候,发展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技术应该是多用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技术。反过来讲,如果资本积累了,资本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到那时候比较优势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所用的技术就必须是用机器来替代人。这样的产业和技术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经济发展违反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就只能给予保护补贴,不让外国产品进来竞争,这个产业才能生存。同时,自己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必要的资本也发展不起来,可以出口的东西就少。所以,根据比较优势发展的经济体,一定是出口多,进口也多,违反比较优势发展的经济体进口少,出口也少,所以,开放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的结果。

 

其次,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产业都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这个经济体各个产业的生产成本低,会有竞争力,自发的危机就会少,这个经济体自然会比较稳定。反之,如果违反比较优势而发展,生产成本高,各个产业没有竞争力,整个经济当然就不太稳定。

 

再者,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各个产业有竞争力,能创造利润,储蓄就多。而且,按照比较优势来投资产业、采用技术,回报率会高,自然也就会有高储蓄高投资。

 

所以,开放、稳定以及高储蓄、高投资其实是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发展经济的结果。

 

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是经济学家的语言,企业家关心的是利润,怎么会愿意遵循一个地方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呢?这必须有一个制度安排。在这个制度安排当中,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够反映这个经济体的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如果在资本相对短缺的时候,资本相对昂贵,劳动力相对便宜,企业家为了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就会进入到能够多用便宜的劳动力少用资本的产业,那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采用的技术就会多用廉价的劳动力替代昂贵的资本,这样的技术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反过来讲,如果资本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变成相对稀缺,这种状况之下,如果资本是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是相对昂贵的,企业家为了自己的利润,就会进入到能够多用资本少用劳动力的产业,也就是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并多用机器设备替代劳动力的资本密集型技术。

 

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价格体系?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只有一种制度安排也就是竞争的市场,各种要素的价格才能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竞争的市场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的制度前提,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也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和技术能够使得生产时的要素成本达到最低水平,但是产品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则还需要有低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高低则决定于是否有完善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否有合适的金融安排支持企业的投资,是否有完善的法律来规范和执行企业间的合同等,这些影响交易费用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的完善只能靠政府来提供。同时,随着资本积累,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变化,必须有先行的企业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进入到新的产业,采用新的技术,也就是进行创新,先行者要比后来者冒更大的风险和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不管成功和失败都会给后来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政府需要给先行企业提供一定的激励。

 

一个经济体的创新,包括新技术和新产业,对经济发展很重要,创新必须结合比较优势,并在有为政府的因势利导下才能在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过去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快速追赶发达国家,不顾要素禀赋结构的实际情况,拔苗助长去发展违背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说在资本很短缺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发展现代化的大规模的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等现代化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些产业看起来很先进,技术也很好,实际的结果是发展起来的产业没有竞争力,要保护、补贴才能生存,前面所讲的这五个特征就不会存在。

 

三、经济发展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

 

知道了第一个道理以后,很容易就能了解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的态度不太一样。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高代表所在的产业和所用的技术都在世界最前沿,如果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自己发明新技术、新产业,发明的投入很大、失败的风险非常的高,这些新的技术和产业等到已经发明出来以后,别人学习的成本却非常低。因此,必须对处于世界技术和产业前沿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成功以后给予专利保护,以作为激励,不然企业不愿意做技术创新、不愿意做产业升级。没有技术创新,没有产业升级,经济就不能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包括专利等等。

 

发展中国家如果要发展好,必须按照它的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和技术,早期的比较优势通常都是在劳动力用的比较多,资本用的比较少的产业和技术,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比较成熟的产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由于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代表产业技术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按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时有很多台阶可以一步一步的爬,因为比较优势的提升是靠资本的积累逐步形成的。专利保护期最多也不过是20年,很多发展中国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跟世界前沿的技术的差距绝大多数不止20年,既然已经没有专利权了,把这些技术引进来用,是不需要成本的,而且,外国拥有这些技术的国家也不会要求使用这些技术的国家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一个国家只有产业和技术在世界最前沿的时候,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需要自己发明,发展中国家既然和发达国家在产业和技术上有很大的差距,可以以引进技术作为创新的来源,不需要自己再来进行一次“原始创新”,而且,前沿技术和产业所需要的资本密集度超过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也不该在要素禀赋结构未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这种状况下贸然去和发达国家在前沿的技术的创新上竞争,因此,发展中国家既然没有自己从事原始创新,也就不会有以知识产权保护来鼓励自己的原始创新的需求。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外需求压力下,发展中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也就不会上心。

 

四、中国已经到了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阶段

 

中国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年均9.4%的增长奇迹原因之一就是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引进技术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若要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到了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时候,原因是什么? 2018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9608美元,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很可能到2025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会超过12700美元,这是个门槛,超过这个门槛就是一个高收入国家。从新结构经济学的高度来看,像中国这种发展程度国家的产业可以分成五大类:第一大类是我们有,但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像德国、瑞士、日本也有,我们还在追赶的产业。第二类,已经在世界前沿的,像家电产业,美的、格力、海尔,以及移动通信终端的华为、小米,它的技术在世界是领先的。第三类,有些产业过去有比较优势,劳动力很密集,现在工资水平提高了,比较优势丧失了。第四类是换道超车产业,这类产业技术研发的周期特别短,通常12个月,顶多18个月就是一代新产品,研发中最主要的投入是人力资本,我们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本很多,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如果需要硬件,我国有最完备的产业,在这种换道超车的产业上我国有比较优势,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发达国家竞争。第五类战略型产业,它产品的研发周期特别长,可能是10年20年30年,投入需要高人力资本,同样也需要有巨大的金融资本的支持,这类产业我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跟国防和经济安全有关,没有比较优势也必须自己发展。

 

这五类产业的创新方式不同,第二类领先型、第四类换道超车型和第五类战略性的产业,它的技术和产品我们都必须自己研发,因此,和发达国家一样必须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第三类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当中有些企业可以升级到微笑曲线两端附加价值高的品牌、新产品设计,这些也要知识产权保护。至于第一类追赶型产业,虽然还能以引进技术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来源,不过我们现在要追赶的产业绝大多数已经是发达国家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大多数技术还在知识产权保护期里,不支付专利费就不能引进。另外,我们也可以招商引资让拥有这些技术的企业到中国来生产,但是,必须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他们才会愿意来投资。江苏太仓就做的不错,设了一个中德工业园,有两三百家德国企业在园里设厂,因为有好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不管是需要自主创新的产业还是可以引进技术作为创新来源的产业,我国都已经到了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来有利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发展阶段。

 

五、结语

 

总的来讲,创新必须跟一个经济体的比较优势相结合才能够成功。中国已经有不少产业处于世界技术前沿,即使有些产业不在世界技术前沿,同样需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我们才能实现总书记所讲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希望长三角新结构经济学产权研究院对我国知识产权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情况的跟踪能够做出贡献,我也相信紫金国际知识产权峰会对我国怎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现高质量增长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