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新闻速递

首页

【30周年专题】林毅夫:吾道不孤

2017-05-24

 

林毅夫教授回国任教30周年庆祝会答谢致辞

林毅夫

 

今天从早上到现在,我自己讲了许多话,也听了同事、朋友、同学们讲了很多关于我的话。此时此刻,我内心里只有三句话。第一,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第二,我内心充满了感激。第三,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群人。

 

首先,为什么我是很幸运的人深深地感生活在一个非常幸运的大时代里, 1952年出生的台湾非常穷,在成长过程中目睹台湾经济发展的奇迹。1979大陆的时候,大陆比我出生时的台湾还贫穷我来后大陆经济飞速发展,让我再次目睹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发展奇迹,让我有世界银行工作,站在小时候从来不曾想象过国际舞台上那几年经常访问世界各地贫穷落后的国家考察非洲农村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住在小县城里,暑假到舅舅家里去帮忙做点农活放牛田里稻穗的影像不时涌现心头有几次非洲农村孩,看到世界银行的副行长来了,一群人陪着,他们跟随在后充满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验舅舅家的偶尔会地方的小官来视察村里的大人前呼后拥,我曾经也是跟随其后看热闹的许多小孩之一常想今天非洲那些小孩将来会不会像我样,有机会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有机会看到生他们养他们的国家摆脱贫穷?有机会走上国际舞台?如果不是成长台湾和大陆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我自己会不会是在台湾一个小县城里面庸庸碌碌的人我的下一代会否还是跟随大人后面看热闹的小孩?我有幸生于贫穷,长于欣欣向荣的大时代,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的小孩,他们没有像我这样的幸运,他们可能生于贫穷,长于贫穷,甚至也死于贫穷生活两岸中国这个大时代里不只是我一个人,能得到各位今天赞誉反思自己一路走来,最主要是我从小就有了很多在关键时刻——用我们台湾话讲——牵成我的贵人我是一个六个孩子家庭排行当中的小孩上有兄长、姐姐,下有妹妹我特别幸运小时候不仅得到父母格外呵护而且兄长、姐姐也无私帮助在我教育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已经工作了,会省吃俭用我买书给我零用钱,照顾我、鼓励我。

 

结婚成家后天涯旅聚少离多,妻子无怨无悔一路跟随成长的过程中对父亲也特别谅解。就像各位刚才讲的,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我的办公室经常是朗润园的最后一盏灯 常年回到家里是凌晨之后,孩子都已经熟睡他们读小学时,必须在5点起床七点早自习多年是住在同一个屋子里,一个星期难得一次父亲的他们没抱怨过我没有像其他父亲一样他们做作业,参加家长会

 

我成长的过程中,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大学,老师也都格外给予了我关心、帮助我特别感激小学时的李锡楼老师,是他发现了我只丑小鸭中学的莫凯老师让了解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民族悲哀如果没有芝加哥大学舒尔茨教授的慧眼大概不会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工作也得到很多同事朋友帮助。台湾军校毕业后部队当连长当时的营长我认识到青年人当担到了大陆后许多领导的关心,特别是1982年接到舒尔茨教授的邀请到美国读书时大陆领导能够以培养人才的胸怀放行。从美国回来,当时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杜润生老先生今天早上锡文已经讲过了,以老一辈革命家的胸怀接受一位从海峡对岸过来的年轻人,给予信任重用。在发展所的同事包括当时的所长王岐山和锡文、杜鹰其仁同事不把我当作外来的人。开始时我确实像今天上午杜鹰所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如果说我现在对中国经济问题把握比较好,都是在发展所那几年共事中从他们那里补了作为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最欠缺的一课。在发展所工作时同时在北大兼职当副教授,平新乔孙来祥等当时也都正处青春年华的同事一起试图推动北大经济学教育的革新

 

后来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其他几位创始同事中心发展做了诸多贡献双学位的构想是易纲提出来的闻作为主管行政的副主任许多制度安排是他设计的设计了许多制度安排维迎给国内带回了博弈论,后来其仁、国青、卢锋加入提升了政策研究的水平大源的无私奉献才有了MBA和EMBA项目,解决了中心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张佳利、邢惠清、赵普生、桂英、陈曦给中心一个服务教学科研的行政文化。正是这样一群有共同的情怀、责任和抱负青年能够创造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这段历史

 

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也得益于很多朋友帮忙蔡昉李周是我早期的主要研究伙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郜若素、德尔,香港科技大学的郑国汉雷鼎鸣,国内的韦森张军史晋川巫和懋、张晓波、鞠建东文一在切磋中前进同样重要的是学生们,从那里获得教学相长,刘明兴、张鹏飞、胡书东、柳刚陈斌开、徐朝阳等为我在芝大的约翰逊讲座和在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讲座提供了许多帮助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徐佳君、王勇、付才辉、陈曦的同心协力、全神倾注,才能够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产生了国内国外的影响

 

要不是样的一伟大的时代和这么多人的帮助,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上个月,《解读中国经济》第十种语言,阿拉伯语在阿联酋的国际书展上发布主办方办了一个对话会,和我对话的是阿布扎比的文化局局长他提了一个问题,他说这本书结构宏伟、逻辑清晰,特别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问我是如何写出来的。回答其实本书不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我写这本书去做那些研究,是为了帮助我自己了解中国,写出来后很高兴帮助自己了解以后,也能够帮助其他人了解中国作为一位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我何其有幸得以两次亲历人类历史上的增长奇迹,帮助我自己了解这些奇迹背后的道理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成败经验时,我积累了许多现在主流理论不一样的观点抱着野人献曝的心情,称之为新结构经济学希望这些研究能够帮助世界上许多仍然深陷贫困陷阱的国家找到一条繁荣的道路,我衷心希望前面提到的曾经跟在我后面的那些非洲小孩也能够生于贫困长于欣欣向荣

 

今天这个会最让我高兴的是让我有了“吾道不孤”的喜悦上午到现在各位的发言中,我觉得我们有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共同认识,我很高兴大家都赞同21世纪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今天与其说庆祝我回国任教30周年,我倒觉得今天在座的各位以及我自己一个新的起点,大家一起推动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世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我们现在做的才刚刚是一个起点未来天地会更宽广,未来成就会说我今年65岁,按现代人的标准还只是青年,但和在座的许多同学们比,就像毛主席曾经讲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span graintype="2" grainid="38" edittemplate"="" footer="">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