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林毅夫教授获颁香港教育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25-09-28
9月26日,香港教育大学举行荣誉博士学位及荣誉院士衔颁授典礼。本次典礼共授予5人荣誉博士学位、1人荣誉院士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受邀出席,并获颁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以表彰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深远贡献,以及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

典礼现场,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教授发表致辞。他表示,本次获颁荣誉的6位杰出人士,皆在不同领域展现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典范。他赞扬林毅夫教授是中国经济发展及新兴经济转型领域的权威,提出的策略与建言不仅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有关键影响,更引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

据悉,香港教育大学自2009年及2016年起,分別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荣誉院士衔,旨在表彰社会上的杰出人士,包括积极推动教育发展的学者和业界人士,以及在其他专业或工商业领域表现卓越的翘楚。
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与影响力,林毅夫教授此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获得2023年“熊彼特-哈伯勒杰出会士”荣誉称号、2025年“欧亚商业与经济学会会士奖”、“留美经济学会会士”、“全英/全欧中国经济学会会士”称号,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海内外11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赞辞
林毅夫教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校董会主席先生:
林毅夫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亦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权威学者。他凭借深厚学识、卓越远见与浓厚家国情怀,一步步从祖国小岛踏上国际舞台,为发展中国家的振兴竭尽心力,并长年担任中国经济决策的幕后智囊,引领中国经济崛起,成就传奇人生。
林毅夫教授出生于中国台湾,幼时家境清贫,自小便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不易,因此他以超越常人的专注认真读书。1971年,他不负所望,考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并当选台湾大学大一学生会主席。入校时,恰逢美国决定将原属台湾、二战后归其托管的钓鱼岛和冲绳列岛一并“归还”日本,由此掀起保卫钓鱼岛运动;同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在台湾前途风雨飘摇之际,作为一名有担当的青年,林教授决定弃笔从戎,转学至陆军军官学校。
在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的四年间,林教授有更多时间思考中华民族的未来。他逐渐意识到,美国不顾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的历史事实,将其移交日本,本质上与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列强未将战败德国在青岛的租借地归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移交另一列强日本的做法如出一辙。这一认知让林教授幡然醒悟:民族不复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民族命运就无法改变。当时偏安一隅的台湾,虽在经济上蓬勃发展,成为令人骄傲的 “亚洲四小龙” 之一,但在攸关国家领土与民族尊严的大事上,却毫无话语权与影响力。在以政治利益和军事实力为博弈准则的国际格局中,中华民族的复兴,只能依靠十亿人口的祖国大陆实现全面发展与强大。这一认知促使他在1979年作出改变命运的决定——漂洋过海,奔赴心之所向的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西奥多・威廉・舒尔茨(Theodore William Schultz)受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林教授因流利的即时翻译深受赞赏,也迎来人生的又一契机——获推荐到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注研究农业经济。他全情投入学术研究,成为同辈中最早完成博士学位的人,其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更被恩师西奥多・舒尔茨教授赞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 “经典之作”。尽管深知国外学术环境与国内尚存差距,但怀着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林教授于1987年举家回国,并将整理好的三十箱英文学术资料悉数运回国内,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国后,林教授出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积极参与中国农村改革政策的研究。他奔走于各个省市,开展大规模考察、调研与数据分析工作,并先后发表《集体化与中国 1959-1961 年的农业危机》《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等多篇重要论文,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奠定了他在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地位。
1994 年,林教授与多位归国学人共同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最初仅有两间半办公室的简陋空间,到后来朗润园致福轩的典雅院落,中心始终充斥着此起彼伏的讨论声,承载着一群知识分子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希冀,孕育出各类社会思潮与变革思路。他们积极参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政策制定,涉及电信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改革、农村发展和粮食问题等多个领域,林教授更成为国家领导人高度倚重的经济决策智囊。
当时,全世界都关注中国的发展,林教授在国际间的声誉日渐提升。2008 年,他获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任这一要职的首位发展中国家学者。任期内,他走访六十个国家开展调研,发现以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主的西方主流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助益有限,于是提出 “新结构经济学” 理论。该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应结合自身的市场优势,配合政府政策,才能释放经济发展潜力,进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林教授的这一理论受到高度重视,被视为继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理论突破。
2012年,结束世界银行任期后,林教授重返北京大学,继续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他目前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持续推动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
林教授与香港也有着深厚渊源。1995年至2005年,他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致力于人才培养。近年来,他多次受邀来港演讲,就香港经济发展与转型提出真知灼见,鼓励香港发展高端制造业,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开创新局面。
林教授的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三百多篇论文,出版包括《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新结构经济学》《本体与常无:经济学方法论对话》等二十多部著作。其中,《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林教授当选为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海内外(包括香港地区)十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主席先生,林毅夫教授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奔走逾半个世纪,孜孜不倦地提出创新理论,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经济政策制定领域,均成就卓著,赢得广泛认可。在此,我谨代表香港教育大学,恭请主席阁下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予林毅夫教授,以表彰他在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