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教学培养/ 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

教学培养

【第四届夏令营】王勇:结构转型的再模型化

2017-07-17

主题演讲简报

 

 

演讲人

王勇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

题目:

结构转型的再模型化

 

王勇教授汇报了他最近撰写的关于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的三篇文章。第一篇是他与林毅夫教授合作的“重塑结构转型”一文,被牛津大学出版的结构转型牛津手册作为一个章节录用。这篇文章在建模结构转型时突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关键技术特征。该文章主要基于“禀赋结构、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一文(与鞠建东和林毅夫合作,发表于2015年的《货币经济学》期刊)。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在细分工业类型的基础上研究结构转型,又称为“产业动态”。该文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描述了制造业部门的产业动态的四大模式,二是提出了一个要素禀赋驱动结构转型的实用框架,并解释了产业动态的几个重要特征。

 

第二篇文章题为“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一个模型”(与李系和刘学文合作),该模型的创作动机主要基于以下有趣的现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国有企业绩效即差于非国有企业。即使市场自由度不断开放、GDP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在2001至2007年期间,国有企业尽管生产率低下,却开始展示出比非国有企业更高的整体盈利能力。为了解决增长之谜,该文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突出了此前被忽略了的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垂直结构特征:国有企业垄断了关键的上游行业,而下游行业则对私人竞争大幅开放。该文展示了处于上游行业的国有企业在结构转型和全球化进程中如何从处于自由竞争的下游行业中攫取租金。国有企业的空前繁荣实际上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渐进式改革不完全的一个表症,它扰乱了要素价格、阻碍了结构转型、抑制了经济增长并降低了社会福利。作者还解释了垂直结构是如何产生于均衡、以及为何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该文对模型适用于其他国家的一般性也进行了探讨。

 

第三篇文章题为“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与中等收入陷阱”(与林毅夫合作)。该文嵌入了以下重要因素:结构转型、产业升级、不同类型的服务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的关联。文章突出了生产性服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非对称重要性。该文利用跨国数据,描述了四个典型事实:第一,相比于基础制造业部门,生产性服务更集中被应用于消费性服务和高端制造业部门;第二,与陷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相比,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生产性服务占GDP比重要更高;第三,与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国家相比,成功跨越低收入陷阱的国家的生产性服务占GDP比重要更低;最后,人均GDP与生产性服务占所有服务业比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该文还发现,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进入壁垒可能是中等收入国家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瓶颈。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第四届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本文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原创

杨子荣整理

经王勇教授修订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