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教学培养/ 研究生培养/ 课程设置

教学培养

NSE课程|新结构金融学:理论与实证

2021-02-23

新结构金融学:理论与实证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2021年春季学期

(文末附校内外旁听报名二维码)

 

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徐佳君(理科一号楼412N,邮箱:jiajunxu@nsd.pku.edu.cn)

授课时间:每周二15:10 – 18:00

授课地点:待定

授课语言:中文

课程助教:郭若菲 (邮箱:ruofei710@pku.edu.cn)

答疑时间:每周二14:00 – 15:00

 

二、课程简介

 

《新结构金融学:理论与实践》面向二年级及以上高年级研究生开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独立自主开展并拓展新结构金融学研究的能力。具体而言,这门课程希望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领会新结构金融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二是以现实的发展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三是掌握新结构金融学已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进一步拓展新结构金融学原创性研究的能力。

 

传统主流的金融学理论总结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主张发展中国家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建设本国金融体系,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实体经济的结构差异,发展中国家照搬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导致金融难以服务实体经济的难题,传统金融学理论也难以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建议。新结构金融学将新结构经济学(New Structural Economics)的“结构”视角引入金融学研究,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实体经济存在资金需求规模和风险特征的系统性结构差异,股市、风险投资、大小银行、公司债、开发性金融等各种不同金融安排也具有不同的资金动员和风险分散能力,因而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及其结构(包括不同金融安排的相对构成、不同金融安排对应的金融监管制度等)需要随着实体经济的结构差异而有系统性的不同。新结构金融学提倡发展中国家应当立足于本国实体经济的结构和风险特征,建立匹配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金融结构,而非照搬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新结构金融学的研究议题涵盖主流金融学理论的主要研究问题,并特别关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最优金融结构、转型国家金融扭曲的内生机制、技术革新(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影响等议题。

 

三、课程安排

 

第一部分:新结构金融学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核心研究议题

第二部分:新结构金融学的前沿研究议题

(一)金融结构的内涵、测度以及最适宜金融结构的实证检验方法

(二)金融结构的演变及其决定因素

(三)开发性金融的界定、理据与制度设计

(四)开发性金融与长期信贷供给

(五)影子银行(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六)宏观金融与公司金融

(七)金融抑制、金融扭曲与金融改革

(八)金融监管(包括开发性金融)

第三部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题研讨

(届时会邀请实务界的专家来课堂分享第一线的观察与思考)

(一)中小企业融资

(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三)基础设施融资

(四)高新技术产业融资

(五)金融科技

 

四、教师简介

任课教师:

徐佳君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常务副院长。曾任职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担任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秘书长。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性金融和全球经济治理。曾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Bulletin等国际发展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China Economic Review客座编辑,《全球开发性金融报告(2015)》的主要执笔人。其学术专著《国际发展领域超越美国霸权》于201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布雷顿森林项目(Bretton Woods Project)评为自2016年以来关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佳著作,并荣获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曾先后作为课题(执行)负责人承担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委托的《全球开发性金融发展报告(2015)》和国家开发银行委托的《“一带一路”战略性项目中长期投融资机制研究》。目前率领团队搭建全球首个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数据库,首期成果《全球开发性金融机构全景概览:内涵、理据与多样性》已于2019年5月发布。作为联席主席搭建起开发性金融的全球研究网络,集合国际优秀学者开拓开发性金融的前沿学术研究,并通过国际发展融资俱乐部、全球开发性金融机构协会等平台将学术研究转化为政策影响力。

客座讲座人(按音序排列):

杨子荣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聚焦新结构金融学与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季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新结构金融学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

 

张一林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山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CF40)青年学者,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研究方向为新结构金融学和新结构经济学,以及新结构视角下的公司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监管、数字经济等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5篇)、《管理世界》(4篇)、《金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The Manchester School等学术期刊,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洪银兴经济学奖、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兼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五、课程旁听报名

 

本课程同时面向校外研究生和优异的高年级本科生开放限定数量的旁听名额,采取线上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有意向旁听的校内外学生需要提前申请报名,说明选课理由,以及已开展或拟开展的新结构金融学研究(若有)。旁听学生需(可组队)完成一篇田野案例写作,同时鼓励参与课堂文献述评、提交研究计划。

 

田野案例写作的目标是鼓励同学们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而非停留在从文献或大样本数据出发,在尚未洞察现实中的因果机制之前就开始“小修小补”的修改理论或计量模型。希望同学们以发展问题为导向,选取一个具体而微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或基础设施融资的领域(如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融资、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剖析其融资需求的风险特性等特征,以及不同的金融安排在满足上述融资需求的各自比较优势;也可以采取经济史的方法遴选历史上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发展阶段或者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金融结构特征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等。

 

案例写作篇幅不限,可以基于经济史研究、新闻报告、行业报告、案例研究或调研访谈。

 

若有意向进一步学习新结构金融学相关理论与实证,并承诺满足课程旁听要求,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并提交课程旁听报名表。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2日24:00,报名结果将于3月5日17:00前以邮件形式通知。

 

 

学术简历与研究计划(自选)可另附件发送至邮箱:ruofei710@pku.edu.cn, 主题格式:新结构金融学旁听报名+姓名+学术简历/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