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教学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生动态

教学培养

2025毕业典礼|毕业生代表杨冀轩:君子务本 躬行实践 家国天下

2025-07-0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1级博士生杨冀轩,非常荣幸能够作为2025届毕业生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培育我们的母校、长期以来关心和教导我们的师长,以及始终支持我们的家人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今晨穿过“一塔湖图”,踏入朗润园,这里的一石一木、一亭一瓦,似乎霎时间浸润了时光的厚重。几年前初来时,古朴的园子稍显沧桑;如今,窗明几净,绿意盎然;群才来萃,飞熊吉梦。我们这届学生见证了朗润园的焕新,朗润园也镌刻下我们从青涩到成熟的奋斗足迹。

 

讲来也巧,四年前,在这方厅下的万众楼教室,我与九位同窗迎来新生见面会。林老师的教诲仍在耳畔:研习新结构经济学,需先领悟其哲学内核,以“常无”的心态体察万象,深挖问题之根本,以“一分析三归纳”的批判性思维,以改造世界为最终旨归。

 

今日拾级而上,我不禁思考:在朗润园的一千多个日夜,我们究竟收获了什么?是从薄到厚的个人简历?是从粗到精到毕业论文?还是从PhD Candidate到Doctor的身份转变?我想,答案不止于此。

 

我自愧,未能给学院留下什么,但却带走了三件至宝,愿与大家分享:

 

一曰君子务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老师常说要回归到亚当斯密论断的方法,回归其对国民财富本质的追问。追本溯源,不仅是经济学治学的起点,更是处世的根本。以“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视角解构世界,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哲学根基;而同时,人生长路,坚守本心同样重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时代剧变,AI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重塑格局;在复杂现实、名利诱惑前,我们看待问题能否穿透表象、直击本质,深耕实践能否始终以民众福祉、国家发展为导向?答案,就藏在“务本”二字中。

 

二曰躬行实践。“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经济学的世界绝非纸上谈兵的游戏,若困于模型推演,再精妙的架构也不过镜花水月。唯有躬身实地,在阡陌纵横的调研中感知经济肌理,在基层实践的土壤里校准学术坐标,方能让理论照进现实。“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学问之路无捷径,既要怀燮理阴阳的格局,亦需守十年面壁的孤勇,在铢积寸累中淬砺真知,以跬步之积终致千里。

 

三曰家国天下。“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始终熔铸着济世担当。作为新结构经济学的研习者,我们承第六代学人之志,更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圭臬,所学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经世之器,唯有将个人志趣融入家国明月,方不负燕园灯火照见的初心。“已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作为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延伸,新结构经济学不仅“锦上添花”,更重“雪中送炭”。我们聚焦的,是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机烟火,是贫瘠土地上破土的希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几天之后,我们将迎来从“在读学生”到“北大校友”的身份转变,也意味着,我们将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未来人生路,将不乏挑战与挫折;但请坚信,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会忘记新结构人求真务实的传统,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