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新闻速递

首页

林毅夫教授作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开展“金融与经济发展”讲座

2019-11-06

11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作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第53期,开展题为“金融与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一林主持,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做总结发言。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三间会议室做同步直播,7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林毅夫教授报告

 

本次讲座,林毅夫教授主要介绍了何为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其与主流经济学在指导实践上的差异,以及如何应用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金融学理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好地完善金融体系。

 

讲座伊始,他用工程学控制论中的状态变量作比喻,非常形象地解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前提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社会文化等为基础,这些社会经济变量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就像状态变量一样,是既定的、稳定不变的;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社会经济变量在发展中国家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境下,支撑主流经济学的前提发生改变,主流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并不一定适用。

 

林毅夫教授认为,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的结构、规模、风险特性等方面有所差异,经济运行的规则也应该有所不同。而忽视二者在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从将发达国家结构作为暗含结构的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把发展中国家都映射到发达国家的结构来分析,并把发展中国家在这样情况下的不匹配问题批判为“扭曲”,有失偏颇。因此,应该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其结构、产业、技术、制度安排等方面的不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以及如何不断地推动经济发展,这便是新结构经济学存在的意义。

 

管理学院张一林副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经济方面,林毅夫教授沿着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纵向和横向对比,正确分析了代表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例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相对充足,最早发展的是像纺织这样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经过从工业革命到现在200多年的资本积累,现在相较于劳动力,资本更为充足,所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飞机、芯片、生物制药等。而我们国家虽然相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产业升级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产业分工里面还是处于劳动比较密集的区间。

 

金融方面,林毅夫教授强调,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有金融支持,因此,国家的金融制度和结构设计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比较优势不同,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业结构也有不同,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产业升级也存在差异。那么,金融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产业、企业对金融需求的差异,与实际经济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金融需求相匹配、相适应。

 

讲座问答环节

 

林毅夫教授精彩而生动的讲座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为在座师生打开了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研究的大门,并对管理学院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的未来研究发展寄予厚望,希望管理学院能在引领世界的学术思潮的新结构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研究有所发展和突破,推动管理学院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和中山大学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

 

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做总结发言

 

最后,李善民副校长做总结发言,对林毅夫教授带来的这场精彩讲座深表感谢,对林毅夫教授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鼓励和支持在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方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将中山大学发展成为引领世界学术思潮前沿阵地。

 

由左至右依次:张一林副教授、李善民副校长、林毅夫院长、王勇副院长

 

此次中山大学之行,林毅夫院长、王勇副院长还与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会面,进行深入交流。李善民副校长介绍了中山大学在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的主要情况和未来规划。林毅夫院长向李善民副校长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在推动建设“双一流”方面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向李善民副校长赠送《新结构经济学导论》。双方就共同努力推动新结构经济学和新结构金融学达成一致意见,并同意在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下设“新结构金融学研究中心”,拟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一林担任中心主任,集合中山大学在金融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力量,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共同推动新结构金融学的理论创新与政策实践。

 

审稿:张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