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返回
X
首页/ 教学培养/ 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

教学培养

【第六届夏令营】王歆、江深哲介绍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贸易与区域学术研究

2019-07-15

2019年7月5-8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优秀学子夏令营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7月6日上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王歆和江深哲在“贸易与区域”子领域的专题学术讲座上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向营员们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和区域发展方面的相关研究。

 

 

王歆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比较优势、贸易所得等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并通过简单的数值例子和图形帮助同学们理解。随后,她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结合的两项研究。

 

第一个研究是关注贸易开放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将对外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分解为各部门内生产率的增长和结构变迁的作用两部分。发现在拉美和非洲,随着这些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结构变迁在往不利的方向发展,即资源没有并从低生产率的部门流向高生产率的部门,实现优化配置。而在亚洲,结构变迁则对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增长贡献了正的效应,对此,王老师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即地区间基础设施的差异可能影响走向开放过程中的资源跨部门配置。

 

 

第二项研究是关于发展战略与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显示,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且在同等资本丰裕程度的国家中,制造业部门相对整个经济体而言人均产出更高的国家资本流入较少。王老师的这项研究试图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对此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通过用技术选择指数度量一国的发展战略,实证结果表明,一国如果采取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不利于外国资本的流入。基于这两项研究的视角,王老师鼓励大家可以从制度安排的内生性、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基础设施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经济影响的差异性等角度开展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江深哲老师以“基础设施、城市化与房地产市场”为题,展示了新结构经济学在城市和房地产经济学领域的一项研究。首先,江老师通过直观的数据展示,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有了迅猛的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多数来源于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50%以上的基础设施投资支出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

 

接着,江老师指出,迅速的城市化和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是政府拥有大量土地出让收入的重要原因。他介绍了房价—房租比的概念,并用历史数据展示了这个指标反映出来的房地产泡沫情况。在文献回顾中,他指出,传统观点认为房地产泡沫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而文献中现有的理论机制在我国得不到数据和事实的支持。

 

 

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世代交叠模型来解释房地产泡沫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江老师指出,泡沫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化为政府收入投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基础设施本身就充裕,边际收益低,而泡沫挤出了生产率更高的实体部门的投资,没有泡沫的经济就可能更好。

 

他还基于拓展的模型进行校准和反事实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2003年以来平均的增长速度只有7%,说明泡沫的重要性。如果政府没有土地出让金,模型中的基础设施会下降,但数据中的基础设施在上升。如果没有土地出让的渠道,GDP平均增长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房价增长率,以及房地产部门、其他投资部门的增长率都会有所下降。进一步的讨论表明,中国的基础设施存量与普通商业资本存量的比远大于其他国家,目前可能已经出现了基础设施过剩的情况。

 

在讲座的最后,江老师还简单介绍了一个定量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并就相关理论和政策问题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讯员:张皓辰